| 回首頁 | 上一頁 | 易經生活化 | 易經家庭化 | 易經智慧化 | 易經普及化 | 易經朝聖化 | 易經人文化 | 易經書院化 | 易經國際化 | 易經未來化 |
易經書院化
談到「書院」,它在中國教育歷史上,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現在就讓我們搭上時光列車,回到從前,一探它的沿革吧!
書院是有別於一般官學的另一種教育系統,歷史來到漢代,學校的規模與制度日趨成熟,也成為政府的機關,學生變成官吏的主要來源,原本學校的學術功能反而逐漸淡化。所幸,在民間始終保持著專門研究學問的另一教育系統,先泰時有論諸子的「講堂」,而漢魏有講玄學的「精舍」,宋明有倡理學的「書院」,在這系統中,以書院的歷史最久,制度最健全,影響也最大。
書院發端於唐,宋元時臻於興盛,迄於明清,仍維持不墜,前後連亙一千年。最早的書院為唐玄宗所設的麗正脩書院,目的在著述研究,做為皇帝的典章學術顧問。到五代時,天下紛亂,學校廢弛,書院成為教育中心,為收藏圖書、講學之所,其中以白鹿洞書院為最早。到北宋,書院大盛,聞名天下的四大書院就在此時成立;南宋時,各書院延攬大儒主持,成為理學書院。元時又更盛,專講程朱之學,尤其人格教育,與科舉絕緣,不受官府節制,講學相當自由。明朝受到政治影響,書院有些沒落,到清朝,雖然鼓勵建書院,但是皆受政府監督,不復宋元的講學自由,其性質也漸趨複雜。
走過以上的書院歷史,其沿革都有它的時代背景,而中華周易學會所追求的「易經書院化」也有一段感人的歷史過程。自從吳老師在台南開設易經機會教育班第一期至今已走過三十年,雖然在八十一年有了屬於自己的小會館,但是易經班上課卻依然要借用學校或其他場地進行,難免有所不便。考量學會可大可久的弘易聖業,配合漸進得位,往有功的精神,於八十三年成立「擴建會館基金委員會」開始籌備相關事宜。
經擴建委員及多位前輩本著中孚誠心,終於在八十八年完全購得現有土地,工程於八十九年四月順利動土,感謝易聖慈悲與一切善緣和合,各專業人士本著「眾人同心,其利斷金」來貢獻心力,同時承包商也密切配合,所以工程進度在既定時程內做到盡善盡美。同年的十一月,宏偉的易經殿堂終於落成啟用,感謝皇天后土,讓我們能在風雨飄搖中,打造這棟新會館,接引更多易家人,迎接燦爛的二十一世紀。這棟建築為二層樓鋼骨結構,外覆黑琉璃瓦白牆,有著雕刻麒麟圖案欄杆,顯現賁卦觀乎人文化成天下的氣質,由主體建築與太和亭及龍柏圍繞的前庭和停車場,形成具備易道正氣的書院風格。
中華周易學會的「易經書院化」一脈傳承北宋、南宋之書院風格,本著有教無類、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,落實易經生活化內涵的應用,塑造座北朝南、白牆黑瓦素雅清新的特色,設置專業易經圖書館,提昇研易的學術氣息。最難能可貴的是,這棟會館是集結南北各地的學員、幹部、負責人等共同的心力所完成的,所以,它是真正屬於所有「易家人」共同的家。
周易學會的這棟書院完成之後,走出獨樹一格的「王假有廟」,漸漸萃聚來自四面八方的英才,在推廣教育機會班接引更多有心學習易經的有緣人,為推動弘易會務的討論也有了莊嚴的場所,南北各地的學員來到會館更是充滿了如同朝聖一般的法喜心情。在九十四年十一月,這棟書院正式躍上國際舞台,展現耀眼的一面,因為學會舉辦了「第二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」,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,無不被周易學會的書院所深深吸引。在這裡,感動多少學易人的心;在這裡,種下多少易種子;在這裡,孕育多少弘易人才;在這裡,聚焦多少國際注目的眼光,點點滴滴,都是周易學會「易經書院化」一路走來的理想實現。
如今,我們已經有了提升心靈的依止處,期許這般的點,能漸漸集結成線,進而擴張成面;更期盼在河南安陽的「羑里書院」這個平台,能輻射出弘揚易道的熱能,使易經智慧的老水還潮真正落實,一則告慰文王聖人在天之靈,再則使這平台成為全球第二所易經書院。未來的未來,帶動世界各地更多易經書院的設立,為二十一世紀的易經時代譜出完美的樂章。
| 回首頁 | 上一頁 | 易經生活化 | 易經家庭化 | 易經智慧化 | 易經普及化 | 易經朝聖化 | 易經人文化 | 易經書院化 | 易經國際化 | 易經未來化 |